政策法规

新浪微博

微信

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  财税课堂
财税课堂

收藏 ! 新变化新科目:固定资产处置报废会计处理

发布时间:2018/3/20 14:14:13访问量:1937

收藏 !新变化新科目:固定资产处置报废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利得和损失不得相互抵销,应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二、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计入“资产处置收益”科目。

 

【例】通俗的讲:公司报废机器设备,报废利得和损失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

 

公司转让机器设备或者抵债,处置利得或损失在“资产处置收益”科目。

 

具体会计处理: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计提)
固定资产清理
贷:固定资产原值

 

2.处置报废取得收入(处置未产生收入不做)

 

 借:现金/银行存款等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简易计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含3%减按2%情形)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含3%减按2%情形)

 

3.清理净损益结转:

 

 产生清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损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
资产处置收益——非流动资产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产生清理利得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收入(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
    资产处置收益——非流动资产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
附:《关于修订印发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7〕30号)和《会计司:关于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有关问题的解读》相关规定。

 

一、资产处置收益

 

“资产处置收益”行项目,反映企业出售划分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或处置组时确认的处置利得或损失,以及处置未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及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处置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中因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也包括在本项目内。该项目应根据在损益类科目新设置的“资产处置损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处置损失,以“-”号填列。特别提醒:利得或损失都在“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核算。

 

二、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行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营业利润以外的收益,主要包括债务重组利得、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还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是指包括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

 

三、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行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营业利润以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等。其中: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通常包括因自然灾害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等原因而报废清理产生的损失。

 

 

分享到:

相关信息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卓秀北街8号院2号楼11层

联系人:郑老师 18501379007

电话:010-60305825

传真:010-60305825

电邮:49410526@qq.com

服务项目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服务项目行业政策法规资质证明人才服务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6 Chengjucpa.com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 北京诚炬会计师事务所
京ICP备16056023号-2 技术支持:易势科技